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校友視界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戒慎恐懼」  驅動責任與使命  從工程轉戰媒體與零售 土木系校友謝長仲歷練跨域通才之路

「戒慎恐懼」 驅動責任與使命 從工程轉戰媒體與零售 土木系校友謝長仲歷練跨域通才之路

2018/10/04
一位立志成為土木工程師的青年,經過30餘年的職涯蛻變,成長為媒體、零售王國的財務資深經理人。民國68年,甫進入中原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的謝長仲,何曾預料到,未來他所面臨的是台灣新時代的產業變革新浪潮。即便挑戰越趨艱鉅,他仍堅持自我使命,用寬廣的心胸與不斷學習的熱情,邁向跨域職涯的人生道路! 突破純樸校風 中工會中原學生分會塑造社團吸引力 「填大學志願的時候,我僅把全國所有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系都填了一遍!」出生於花蓮玉里鎮的謝長仲,從小便立志成為一位傑出的土木工程師,希望幫助家鄉改善不便的交通工程。為了更貼近工程實務專業,大二的謝長仲開始加入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原學生分會,在大三那年正式接任第三屆理事長。當時中原給予學生的學習專業相當紮實,然因校風樸實,與業界及跨校間的交流風氣並未如此盛行,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透過中工會社團的力量,讓在中原理工所學習到的理論專業,能夠近一步與產官學研交流結合。 當時中工會社團草創初期,活動辦理的風氣尚未成熟,從未有活動辦理經驗的謝長仲,在接任理事長之後,首先觀摩中工會總會、以及友校學生分會標竿學校如成功大學等的活動辦理模式。除了邀請業界知名人士蒞校演講、工廠參訪、科技新知電影放映與中工會學生分會互訪等活動,他還積極向中工會總會爭取企業實習額度,讓中原學生能有更多跟產官學研交流的機會。 「現在看來,這些活動稀鬆平常,但在當時純樸的校風之下,中工會辦的活動是相當活潑的!」謝長仲笑說,為了塑造社團吸引力,他曾經親筆寫了一封邀請函,邀請當時主持「新武器大觀」、「尖端」等當紅電視節目主持人黑幼龍先生到校演講;而當時擔任活動部的同學(也是謝長仲土木系同學)更天天到黑幼龍的錄影現場日夜等候。因為中原中工會的誠懇邀請,從未接受任何企業與大學演講邀約的黑幼龍先生,首場演講就在中原校園轟動舉行。 在謝長仲的帶領之下,中工會社團在校內的聲勢日益壯大,剛開始成員只有工學院幾個系的學生,後來也吸引理學院學生加入社團。甚至當年校內明文規定「任何社團皆不可到新生訓練招募社員」,教官也破例讓他到系上新生訓練教室演講招募。經過一年努力經營,中工會中原學生分會,成為跨校分會與總會當中的優秀社團。在第四屆理事長李華雄(化工系73級)任內,榮獲教育部評鑑71學年度績優社團;更舉辦全國力學會議,獲得全國各大學校院一致讚揚。民國73年,「中工會全國學生分會幹部大會」在中原首度召開,謝長仲所編寫的《中原分會組訓手冊》,也成為各校分會幹部訓練的教材範本,「當時,中原學生分會已經算是盟主的地位了!」謝長仲幽默地說。 此後,中工會中原學生分會積極協助政府、總會與校內推動全國多項大型學術活動,如「技術移轉研討會」、「提高生產力研討會」等,除了有中鋼、中油、工研院、宏碁電腦、飛利浦公司等工程界及學術界專家學者蒞臨演說,更吸引全國300餘位工程師到場參與。謝長仲真誠地說:「中國工程師學會在當時是全國知名社團,我只希望透過中原學生分會,促進與總會、業界及友校分會的互動交流,努力讓中原理工走出校外,與社會產業鏈結!」社團經驗引發跨域學習興趣 中工會社團的管理經驗,讓謝長仲的大學生活有了意外收穫,更改變他此後的職涯與人生,也讓他至今仍對曾任中工會輔導老師的前校長尹士豪、熊慎幹兩位師長,以及前工學院秘書麥宇文女士,懷有感謝之忱。「大三時,我開始對社會學科感興趣,自發性的學習行銷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科目。」土木工程學系畢業之後,謝長仲沒有踏入業界,而是自習報考了第一屆招生的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當時哈佛等國外知名大學,開始提倡培育跨領域專業的領導人才。在這波潮流之下,民國72年,中原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首度創所招生,在9名招收名額之內,只錄取3名非商管領域的學生,而謝長仲,卻是不具商學背景仍以優異成績考進中原企研所。 謝長仲笑著回憶,第一屆企研所所長張光正、第二屆所長周逸衡對學生要求相當嚴格,除了要求含他在內的幾位工學院畢業學生補修「會計學」等科目,中原企研所的學生還必須修習比外校多一倍的52個學分加論文審查,才能畢業。雖然經過兩年嚴格的學習歷程,但謝長仲對母校師長仍是心懷感謝,「母校延聘名師,給予我們相當棒的教學資源,所以我與同學們常警惕自己,身為第一屆企研所的畢業生,絕對要成為未來學弟妹的榜樣!」 「上天開的玩笑」 踏上跨域職涯之路 「第一屆企研所畢業的同學都往行銷、人資管理專業發展,只有我,走了財務管理路線。」曾經視「會計學」、「財務管理」為大敵,2016年從東森國際集團投資長及幕僚長卸任、目前擔任東森國際公司顧問的謝長仲,笑稱自己的職涯歷程是「上天開的玩笑」。 民國76年,時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忠謀,正在招募一批具備工學背景與企管專業的跨域人才,謝長仲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擔任工研院的產業企劃副研究員,「因為我能理解工程人的語言,也能與產業界溝通,是個很好的橋樑窗口!」 後來父母希望謝長仲回到台北工作,加上妻子學校任教地點等原因,謝長仲因此進入民營企業,從事紡織、營建等傳產工作。這時,他開始接觸企業管理運作、財務會計、投資報表評估、商場實戰等實務經驗,再加上曾由工研院的長官同事所瞭解到的創業投資領域資訊,讓他在走向財務管理專業之路,奠定跨領域學習的基礎。因為「怕」  驅使不斷學習 1995年進入遠東倉儲公司,這是謝長仲接觸航運倉儲產業的開始。這個契機,讓他就此踏入媒體、零售產業。 當時遠東倉儲公司逐漸轉型至媒體、零售、創投等方向。2004至2006年間,東森集團光是電視購物、東森電視台、有線電視等一年營收,就創下近800億的規模。轉型更名成為「東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其旗下的東森電視、東森得易購、東森新聞雲(ETtoday)、東森有線電視事業(已更名為凱擘)等,都在媒體、零售產業有顯著的影響力,尤以「東森新聞雲」,更是目前全台網路流量最高的綜合新媒體平台。在當時集團董事長王令麟先生、總經理廖尚文先生領導下,整個集團轉型變革的發展過程,謝長仲都有幸見證參與,並擔任資深財務及投資部門主管,參與學習集團的財務評估與決策。 因為集團體系包含大量外資投資,舉凡國際財務、國內外銀行融資與籌資、股東及債權人的要求等,都是謝長仲每天必須要面臨的課題,甚至必須長期與各國券商、銀行、機構性法人及投資人、會計師及律師等專業人士接觸工作。然而,非傳媒及財會背景的他,卻認為自己的職涯之路是幸運的,「母校中工會社團管理經驗的啟發養成、在企研所奠定良好的商學專業基礎,讓我在踏入業界之後,能夠充分發揮,更在實務中得以磨練成長。」 曾經有位前四大事務所會計師好奇的問他:「為什麼您這位財務長,在許多財務及會計課題上,竟比我們這些會計師還深入、還具突破性思維呢?」謝長仲說:「因為一個『怕』字!」因為怕,所以非財會專業出身、也不具海外留學資歷,他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學習財務金融專業;也因為這樣的「戒慎恐懼」,不管是國內外銀行、基金、股東代表對他的要求,他總在事前慎重擬定好各項準備。這股「怕」的力量驅使謝長仲不斷學習,更轉化為責任與使命。 厚植通才實力 賦予自我對社會的使命 網路世代來臨,各行各業已進入無時差競爭的狀態,「每天產業都在比快、比創新。挑戰雖然嚴苛,但機會卻更多元了」,曾經身處最受網路及數位科技衝擊的媒體與零售產業第一線,謝長仲以過來人經驗,鼓勵年輕人,在學習過程中宜放寬胸懷、著眼世界發展趨勢,「選定目標,『武裝』自我的專業與溝通能力,多吸收課本外的產業新知。更重要的,是需要比別人更多倍的努力。」 如今卸下職場身份的謝長仲,正與曾經中工會社團夥伴與師長,共同推動中原學生分會的復會工作。他期許,未來的中原學生分會,能與總會、業界與校內職涯及育成中心等單位進行創新性的結合,給予學生更多與學術、產業接軌的新知,讓產官學研彼此鏈結,成為培育未來通才的平台,「我更期盼能透過中工會的社團力量,賦予學弟妹們強大的使命感,還有主動進取的精神,為台灣產業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Profile 謝長仲前東森媒體科技財務長、前東森國際幕僚長/投資長土木系72級、企研所74級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工會)中原分會-第三屆理事長
閱讀更多

特殊工法移橋造路帶動國家經濟 結構力學優化自我人生 土木系校友黃斌書跨域思維養成專業與軟實力

2018/10/04
講話不卑不亢,語調堅定穩重,這是在工程土木營造領域的總裁、同時具備土木工程結構力學博士黃斌書,所展露出的剛柔並濟領導角色。黃斌書,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76級校友,長年在大型工程與營造施工現場,掌控施作
全人教育

熱情活力生生不息 中原大學高雄校友會邁向50

2018/06/08
一個地區性校友會組織,如何憑著熱情奉獻的精神與信念,經營傳承近50年?從草創初期一群熱心校友默默地推動聯繫,至今,中原大學高雄校友會已逐漸擴張為13個聯誼會、逾300位會員的規模。他們的故事仍在繼續,
全人教育

人道救援捨我其誰 建築系校友裘振宇讓台灣建築改變世界

2018/06/08
畢爾肯大學(Bilkent University)是位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郊的私立大學,榮登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不到50歲的世界前100最佳大學」第32名,是土耳其最好的大學之一。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

MIT空氣淨化器 締造青年創業奇蹟 化工系校友張中星的「互動創新」 再創自我價值

2018/06/08
眼前色彩繽紛的瓶瓶罐罐,裝的不是飲料,而是能夠淨化人體周邊氣體的空氣淨化器。外觀只有300毫升可樂瓶大小,重量也只有約160公克的「Luft空氣淨化器」,甫一推出,即在國內的募資平台造成轟動,五天不到
創新創意

華府校友會喜迎新春 歡慶母校榮獲企業最愛大學

2018/06/08
在2018新年開春前夕,中原大學再度榮獲1111人力銀行所公布的「企業最愛大學」私立大學排名第一。這項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讓張光正校長在春節之際,親赴美國華府校友會及紐約校友會分享這項殊榮,也為眾多旅美

飛越一萬公里的「愛女孩」 中原應外系校友楊怡庭翻轉非洲女孩人生

2018/05/03
有一種愛,是飛越一萬公里親自將愛傳送過去,「愛·女孩Love·Binti」就是這樣一個千里迢迢傳送愛的計畫。根據英國衛報報導,「2015年潘妮洛普博士收集3000位肯亞青少女資料統計發現,10位15歲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服務學習/USR國際視野

電通國華首席創意長陶淑真: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選擇

2018/04/11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選擇,這就是人生。」這是電通國華首席創意長陶淑真對「人生」的釋義。不管是小時候的夢想,還是現在熱愛的事業,她都能以悠然豁達的心態面對。陶淑真畢業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在求學期間就立志
創新創意

【大紀元】充滿悲歡喜樂 蔡輝煌永不停歇的舞蹈人生

2018/04/09
出生在宜蘭蘇澳的蔡輝煌(中原大學心理系69級畢業校友),由於家境不富裕,國小時因品學兼優獲表揚時,還打赤腳上台領獎,根本沒機會學舞的他,當然沒有任何舞蹈基礎。如今卻在66所大專院校教舞,更是全國知名的
全人教育

運動心理師洪紫峯校友 樂當運動員的「心靈捕手」

2018/02/08
2017年7月U12世界盃少棒錦標賽在台南開打,為國際體壇盛事,中華小將最終抱回亞軍獎盃。這是學生棒球國家隊第一次有運動心理師隨行,這位融入選手群、看起來稚氣未脫的洪紫峯,畢業於中原心理系、心理所,媒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學用合一

【大紀元】中原基服王冠翔校友帶領三國體驗營 玩樂融入修煉昇華品格

2018/02/04
實境體驗籌備小組  提供一場不一樣的實‧境‧體‧驗實境體驗籌備小組是由中原大學「基層文化服務隊」的畢業夥伴,憑著熱血籌組希望提供優質且富有教育意義的營隊,他們認為知識不應該只停留在書本中,而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

農村社區再造典範 機械系校友謝敏政 無私奉獻打造台灣新桃花源

2018/01/31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刻劃出世人對於世外桃源的嚮往。 在台灣,也有一個世外桃源,就在嘉義東石蔦松村,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

冒險挑戰 活出自我 數學系校友王克威為青少年開拓自信與勇氣

2018/01/31
登山、溯溪、獨木舟、攀岩垂降,這些挑戰體能的極限運動,竟然可以為偏差青少年找到自我的目標與信心,這到底是如何做到?都市人基金會執行長王克威(數學系78級)帶領的「共生營」,28天之內與一群青少年孩子,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

傳奇社團中原「慈暉社」 大學情誼相約行善45年

2018/01/31
40年前擔任中原慈暉社第五屆社長的建築系校友陳聰亨,在大三時學習如何領導並找到社團核心精神,不但將慈暉三隊一組重新凝聚,並讓這股服務的熱忱走進社會延續45載。 讓建築師陳聰亨引以為傲的傳奇社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服務學習/USR

身體力行落實全人典範 王冠川校友期勉學子堅持學習之路

2018/01/31
長期熱心捐助社會弱勢的的土木系第一屆校友王冠川,在106年校慶受邀返回母校中原接受表揚,並安排與本次受贈助學金的四位同學見面。幽默風趣的相見歡,讓學生們感受到王冠川學長的關懷及勉勵,從土木的結構學,形
全人教育品格/生命關懷

【自由時報】人物速寫》經濟犯罪剋星 悍警張文源獲傑出貢獻獎

2017/12/09
為了追求夢想,他捨棄高薪的會計工作,轉換人生跑道,投身熱愛的「經濟犯罪偵辦」;17年來沒有一天忘記母親的叮嚀:「不要仗著自己的職務而去虧欠別人、虧欠國家!」屢破大案 三度獲模範警察基隆市警局刑事警察大
全人教育

因為有愛所以無礙 特教系陳信衡校友「為不能跑而跑」

2017/12/08
中原大學特教系94級校友陳信衡,曾經是全國大學運動會游泳金牌選手,卻因脊椎受傷離開體壇,在復健過程中,帶著感恩的心投入身心障礙者志願服務,從心理系轉到特教系,從一位志工到考上特殊教育老師,至今成為一位

【蘋果日報】為身障者謀職 正妹7年媒合200人

2017/11/19
【張博亭╱台北報導】年輕人嘆求職不易,身心障礙者找工作更難,今年獲得北市勞動局表揚的正妹就業服務員吳靜如,近7年已幫200多名身障者找到工作,其中逾7成是精障者,偶爾要當發洩情緒的出口,還要鍥而不捨說

方俊能:中原大学强化人才交流.雪设马台产学研创中心

2017/10/27

【遠見雜誌】《50大黃金青農》蜂農29歲:李姿瑩〉拚食安 養出頭等龍眼蜜

2017/10/18
最近幾年,氣候變遷影響農作物生產,連蜂蜜也不免遭殃,產量下滑;如何減少蜜蜂死亡、避免蜂蜜減產,成為蜂農重要的課題。對29歲、養蜂只有三年的蜂農李姿瑩來說,這是一項挑戰。來到李姿瑩位於大漢溪附近的家,只

【 蘋果日報】小應中原醫工榮譽系友 窩精神病院頓悟音樂路

2017/10/15
2017年10月15日 / 蘋果日報夾子電動大樂隊的小應(應蔚民)昨回母校中原大學獲頒醫工系榮譽系友,正在拍攝民視新戲《實習醫師鬥格》的他特別跟劇組告假前往,他說:「當年考上醫工系後,2度想轉系,但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