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打棒球、看電影,這些同儕朋友之間的活動,對通識中心皮國立老師與他的導生,同樣也是家常便飯。「有時和系籃成員的導生相約來一場籃球友誼賽,或是和喜歡棒球的學生去電影院看『KANO』、到大魯閣練習場打棒球,只要學生熱情邀約,我都樂意參與。」皮老師如此說著。
「分享」是主動的關懷與幫助
本身為通識中心教師的皮國立老師,因為單純抱著為學生服務的心,主動協助應華系擔任導師職務,目前已有4年。不論學生的生活學習大小事,或是未來生涯的專業發展,皮老師總是以「主動分享」的做法,幫助學生找到他們所需的資訊,就連學務處導師會議上的簡報,只要對學生有幫助,都會隨手拍下來傳到班級群組當中,「有次一位印尼導生牙痛,剛好看到這項資訊,才知道可以先到衛保組找校醫諮詢問診。」皮老師開懷地說。
就是這份主動熱心的關懷,讓學生對皮老師也相當信賴。曾經一位學習成績低落的學生,某天向皮老師坦言自己對商管專業比較有興趣,加上自己父親曾到國外創業,回國後卻沒能繼續下去;為了幫助學生完成父親曾在國外創業的夢想,皮老師請來應外系的老師,提供學生出國留學考試的相關資訊,也從中陪伴給予鼓勵,最終決定先以考取國內商管研究所為目標。目前正在就讀中原企管所的他,對學習充滿了信心與動力。
「偷跑」的人生哲學
「現在的學生看似很自由,但卻茫然不快樂,是因為沒有奮鬥的目標與動力!」皮老師認為,傾聽、了解學生的問題,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資訊,協助學生及早確立自我方向,這是身為一個導師的責任,也是他一直對導師職務保有熱忱的原因。
曾經在大四那年,自己才突然醒悟要準備教育研究所的考試,但身邊同學都已早早確立就業、出國、唸書等規劃。這樣的切身經驗,讓皮老師也常常幽默的對學生說:「人生不是贏在起跑線,而是要先『偷跑』!」越早瞭解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充分掌握資源跟時間的分配。而皮老師也祝福每位學生:「都能找到一種為自我奮鬥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