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原會計代表台灣出賽 香港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榮獲優異獎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中原會計代表台灣出賽 香港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榮獲優異獎

中原會計代表台灣出賽 香港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榮獲優異獎

2018/12/13

中原大學會計系深獲業界信賴,半數以上學生畢業後在國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就業任職,學校並爭取和國際會計師公會組織合作,努力提升學子國際就業力。2018年11月由張敏蕾老師指導的吳思怡、沈慧慧、彭湃、鄭若鳴等四位同學在競爭激烈的台灣區初賽拿下亞軍,並與政治大學共同代表台灣到香港參加「第十五屆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榮獲優異獎,再次證明中原會計學子紮實的專業能力經得起挑戰!

 

「第十五屆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於2018年11月10-11日在香港登場,本校商學院會計系四位同學代表台灣區參賽,表現亮眼,引起會計界關注!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是為大中華區兩岸四地大專院校學生舉辦的年度租稅比賽,是由上海德勤稅務師事務所以及德勤稅務研究學會共同舉辦。


中原會計參賽同學與指導老師合照(左二張敏蕾老師)

 

本屆初賽於8月26日在網路平台進行線上挑戰,考核參賽者的稅務知識、英文及邏輯思維能力。本校會計系由張敏蕾老師指導並領軍吳思怡等四位同學參賽,在各校高手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代表台灣前往香港參賽,兩岸四地共有13支隊伍參加決賽。

 

參賽同學必須對中國稅務法規有相當的了解,需運用中國大陸稅法、國際租稅、個人稅務知識、英文能力、稅務工作智能化的邏輯分析能力,針對模擬商業案例,提出具創意且可實現的解決方案,並向評審團簡報且回應評審團犀利的提問。由於比賽內容均為大陸的稅法,對於在台灣唸書的同學是一大挑戰。

 

張敏蕾老師表示,這是中原大學參賽以來首次進入決賽,沒有進入半決賽的前輩可以指導,同學們只能從歷年的模擬題目中慢慢摸索。會三乙吳思怡說:「能成為臺灣兩支隊伍的其中一支,我們感到非常的榮幸」,參賽過程中她也深刻感受到團隊的力量!會三乙鄭若鳴則對於透過參賽有機會探索全新的世界感到很震撼,見到很多業界專業人士,使她對於未來職業的道路有了更鮮明的認知。會四丙彭湃則表示,決賽前的暑假白天實習、晚上回家得研讀大陸稅法,到決賽前兩個月開始學習到從未接觸過的個案討論,收穫很多。

 

會計系表示,參賽同學能在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中表現優異,關鍵在於租稅基礎知識的紮實,並具備良好的邏輯、組織能力以及清晰的表達能力。這四位同學均修習過張敏蕾老師的租稅法規相關課程,培養了深厚的租稅基礎知識,並進一步在張敏蕾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中國大陸稅法,同時涉及跨國租稅法令的研讀與進修。

 

中原會計每年均培育逾百名會計專業人才,其中半數以上畢業後在國內安永、安侯建業、勤業眾信、資誠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就業任職,就是企業認同中原辦學品質的最好證明。此外,為了深化學生專業實務能力,增進學生國際移動力及就業力,商學院於2015年通過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頂尖商管學院之列,2016、2017年相繼與英國國際會計師公會及澳洲會計師公會攜手合作,讓學生擁有更寬廣的國際視野,足以因應國際市場的競爭與挑戰!


「第十五屆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參與賽事全體人員合照

師生的光

吳宜鴻老師表示,在他近20年的導師生涯中,瞭解學生的想法是非常寶貴的經歷。這種理解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實現,例如透過第一人稱觀察導生身上的特質,或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傾聽同學們關於彼此的點點滴滴。這些方法可以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思維模式,成功理解學生並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 「順其自然」的人生哲學 「平日不主動打擾,只在對方有需求時全力協助,這種相處方式已經在我們之間默契地形成。」吳宜鴻老
透過提供學生適時的輔導建議和評估意見,導師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支持,希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志向。先莉老師表示,在學業歷程中,學生可能會感到迷茫和目標不明確。然而,透過適當的引導,他們實際上能夠逐步思考並朝著實現自己目標的方向前進。 循序漸進。培養自身「耐得住」是先莉老師認為會計系學生所需具備的特質。相對於其他專業,會計系學生普遍表現出內向和謹慎的特質,而較少展現外向的特點。然而,這些
「即使我們懷抱著同理心,要理解不同世代所面臨的困境仍然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因為很難真正體會其中的挑戰。」許世哲老師表示,身為一位導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去理解學生們的所做所為,並盡可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 創造輕鬆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許世哲老師由於兼任國際處活動輔導組組長的緣故,經常鼓勵導生們參與國際處的各項國際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其中有個活動令
以身作則,鼓勵學生秉持堅持不放棄的態度,才能為自己開創出更寬闊的未來。蕭育霖老師自任教以來,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透過學生即時的反饋,進而調整上課的方式與步調,期盼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斷的精進與充實自我。 持續學習的動力 在於激發學生好奇心 持續學習不僅對學生很重要,對老師來說更是如此。學生在報告中會提到新的知識與內容,可以藉此得到不同想法和觀點。育霖老師笑著說:「保持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