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突破恐懼 獨自飛越三千六百公里 ─ 化工系陳苡瑄將愛化成行動 溫暖印尼癌童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突破恐懼 獨自飛越三千六百公里 ─ 化工系陳苡瑄將愛化成行動 溫暖印尼癌童

突破恐懼 獨自飛越三千六百公里 ─ 化工系陳苡瑄將愛化成行動 溫暖印尼癌童

2019/06/04

「世界很大,我想趁大學四年好好把握每個開闊視野的機會。」中原大學化工系學生陳苡瑄認真地說。還記得大一參加學校舉辦的社團博覽會時,認識了AIESEC社團也意外開啟了她自主服務學習的旅程。


出發去印尼當46天的志工.jpg

 

勇敢跨出舒適圈  換個方式實現夢想

 

原想攻讀醫學院的陳苡瑄,因學測成績,轉而投向化工系,但是醫療夢的種子仍深埋在她心中。拓展眼界的方法不勝枚舉,出國留學、遊學或是打工度假都是時下較多人嘗試的出路,而苡瑄之所以選擇海外志工,不僅在於增進自己團隊合作的軟實力及英語能力,也希望能及早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幫助他人。幸運的是,服務方案內恰巧有「醫療照顧」,而這正是讓心中的種子開花結果的最佳選擇。

 

出發前,服務學習中心也舉辦志工訓練課程及系列講座,面向從志願服務、服務學習到社會公益議題,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服務心態。透過多元課程和學長姐經驗分享,苡瑄也更加了解到「服務學習.學習服務」的價值,準備期間的每一堂課就像幫她打了強心針一般,使她更有勇氣向前邁進!

 

頭一次自己搭機出國前往偏鄉,難免仍會感到緊張,但「屋漏偏風連夜雨」的是原先安排好的寄宿家庭也突然無法接待,要另尋住宿地點。若有類似事情在台灣發生,或許會深陷錯愕和不知所措中,但也因為身處異地,苡瑄立即將負面的情緒轉換過來,以「既來之,則安之」安撫自己要正向思考,相信每一個經驗都是成長的養分。


在癌症中心帶小朋友玩finger painting.jpg

 

讓陪伴點亮一盞希望  在異鄉發揮自身影響力

 

為期46天的服務旅程在印尼三寶瓏展開。主要服務目的除了加強民眾對癌症的認識,亦會關懷當地罹患乳癌及子宮頸癌之婦女並探訪癌症病童中心。其中最讓苡瑄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陪伴癌童的時光。弱小的身軀旁邊永遠都有一根點滴架跟隨,縱使藥劑施打常會使身體承受無法言喻的苦痛,但每當有人來探訪時,他們總是會用盡力氣擠出一絲笑容回應。

 

在癌症病童中心時,苡瑄用鋼琴彈奏樂曲撫慰小朋友的心靈,也耐心地教他們簡單、容易上手的的旋律,有時也會帶癌童們作畫,期望藉由揮灑色彩的活動讓孩子們能暫時忘卻病魔帶來的困擾。猶記最後一次探訪中心時,有一個臉色蒼白的女孩拖著腳步緩緩走來,並將手中的畫送給苡瑄當作禮物,口中說道:「謝謝你願意來這裡陪我們」。淺白的一句話讓短暫的服務有了暖心的收穫。


結束後與癌症病童還有組員拍照.jpg

 

小型聯合國 增加台灣能見度

 

參與海外志工服務不僅讓苡瑄結交到許多外國好友,並且在以英文為主的溝通環境下,外語口說能力也大幅提升。而令苡瑄感到最為有趣的莫過於藉由團隊合作觀察每個國家的習慣差異,例如:華人較為看重守時,當地印尼志工則具有樂天的處事態度,歐美地區的服務者很勇於上台報告。

 

此次醫療服務專案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志工共襄盛舉,讓三寶瓏宛如小型聯合國。志工團體於服務期間還舉辦癌症宣導遊行,希望能進一步推廣防癌飲食及維持良好作息之重要性。活動當天場面熱鬧盛大,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共同響應。服務期間苡瑄也不忘做國民外交,用傳統美食及文化特色努力宣傳台灣,甚至還和許多異國好友約定好,未來若有機會相約在寶島,一定會稱職的當一個專業地陪!

 

回想起那些在印尼的日子,苡瑄相當感謝服務學習中心提供的學習資源和機票費補助,讓她得以放手築夢! 中原大學自辦學以來即主張「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更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相信未來苡瑄將會持續帶著這份感動參與更多海外志工服務!



師生的光

吳宜鴻老師表示,在他近20年的導師生涯中,瞭解學生的想法是非常寶貴的經歷。這種理解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實現,例如透過第一人稱觀察導生身上的特質,或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傾聽同學們關於彼此的點點滴滴。這些方法可以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思維模式,成功理解學生並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 「順其自然」的人生哲學 「平日不主動打擾,只在對方有需求時全力協助,這種相處方式已經在我們之間默契地形成。」吳宜鴻老
透過提供學生適時的輔導建議和評估意見,導師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支持,希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志向。先莉老師表示,在學業歷程中,學生可能會感到迷茫和目標不明確。然而,透過適當的引導,他們實際上能夠逐步思考並朝著實現自己目標的方向前進。 循序漸進。培養自身「耐得住」是先莉老師認為會計系學生所需具備的特質。相對於其他專業,會計系學生普遍表現出內向和謹慎的特質,而較少展現外向的特點。然而,這些
「即使我們懷抱著同理心,要理解不同世代所面臨的困境仍然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因為很難真正體會其中的挑戰。」許世哲老師表示,身為一位導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去理解學生們的所做所為,並盡可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 創造輕鬆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許世哲老師由於兼任國際處活動輔導組組長的緣故,經常鼓勵導生們參與國際處的各項國際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其中有個活動令
以身作則,鼓勵學生秉持堅持不放棄的態度,才能為自己開創出更寬闊的未來。蕭育霖老師自任教以來,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透過學生即時的反饋,進而調整上課的方式與步調,期盼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斷的精進與充實自我。 持續學習的動力 在於激發學生好奇心 持續學習不僅對學生很重要,對老師來說更是如此。學生在報告中會提到新的知識與內容,可以藉此得到不同想法和觀點。育霖老師笑著說:「保持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