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09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專訪》應數系高欣欣:秉持謙卑學習的信念,兼具經師及人師的特質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109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專訪》應數系高欣欣:秉持謙卑學習的信念,兼具經師及人師的特質

《109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專訪》應數系高欣欣:秉持謙卑學習的信念,兼具經師及人師的特質

2022/02/22

時光荏苒,欣欣老師加入中原至今已逾25年,對於第二次獲得全校教學特優教師的殊榮,高欣欣認為身為一名老師,如何看待教育及教師職分,不但是重要的工作問題,更是須達成的生命問題。因為深信是上帝把她帶來這裡,必須用合乎信仰的眼光和做法,珍惜在學校的這些年月,才能達成上帝託付的任務。

 

享受並投入於學科 引發學生好奇及求知慾


「讓學生看見老師的用心、敬業,這是身教很重要的一部分,」欣欣老師課前認真備課,課堂上清晰的解說,搭配講義、教具、影片等,並留意學生學習情況、予以個別指導,公平的評分機制更是應盡的職責。她分享在院通識「科學與倫理」課程,會選出二至三篇優秀省思或解析的內容,附上回饋並公開肯定。班上看到同學的努力和用心,會感染他們的好奇心及求知慾,促進見賢思齊的良性循環。「學生受到鼓勵、知道老師看重他,會更願意主動分享生活難處或尋求建議。」她篤定地說。

 

面對疫情時代教學方式的轉變,欣欣老師運用多個數位教學工具並切換自如,採用課程預錄搭配線上同步進行上課。同步時間用來解題、提問及了解學生是否看懂影片,雙向作法不僅可避免網路不順而影響課程進度,也可提供學生課後反覆複習。中原重視實作教育,欣欣老師在數值分析、管理數學課程用寫程式來進行實作,透過計算機、電腦等工具整理出脈絡:「數字不會說話,但人來幫數字說話。」她強調用圖表、3D圖形具像化,把抽象的數學理論演示出來,對數學系是很好的學習經驗及必要能力。

 

遠距教學雖然成為必然的趨勢,欣欣老師期盼往後的任教時光,仍有許多與學生面對面一起笑、一起哭、彼此擁抱、握著手禱告的畫面。因應各單位邀請的需要,欣欣老師樂於分享教學經驗。為了演講花費許多時間觀察自己的教學,也為了充實演講而收集學者專家的研究、社會演變及現代青年的樣貌,「結果這些努力終究再回饋到各科的教學,幫助我反思、讓教學方法與時俱進。」

 

成為影響生命、建立生命的「人師」


從事教育工作,啟迪了欣欣老師最受感動、也最受益的夢想。在校園裡,教師不僅扮演「經師」的角色,更應成為「人師」。「我不只是教任一學科,而是透過課程與學生思考對話、一起經歷挫敗和克服、一起面對壓力和不確定、一起學習認識並接納、一起尋求上帝在個人身上的心意和帶領。」欣欣老師分享印尼學生寫的信:「從小就不喜歡數學的我,在遇到老師後完全改變了!您教學充滿熱忱、對學生有耐心,在老師身上學習到很多,像是守時及關心每個人。」這說明了教學內容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專業以外的學習。

 

生命是許多「時間」的加總,對於現在學生浪費太多時間在打遊戲,欣欣老師有感而發的說:其實不是時間管理不足,問題是出在「管理自己」。她提醒學生每件事情都有優先順序,而每一步都要朝著這個順序走,做的事情若跟目標沒有連結,是浪費時間、更是浪費生命。忠於上帝的呼召,做一名與學生們一起成長、一同學習生命功課的教師,是欣欣老師持續投入心力的意義所在。


師生的光

吳宜鴻老師表示,在他近20年的導師生涯中,瞭解學生的想法是非常寶貴的經歷。這種理解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實現,例如透過第一人稱觀察導生身上的特質,或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傾聽同學們關於彼此的點點滴滴。這些方法可以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思維模式,成功理解學生並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 「順其自然」的人生哲學 「平日不主動打擾,只在對方有需求時全力協助,這種相處方式已經在我們之間默契地形成。」吳宜鴻老
透過提供學生適時的輔導建議和評估意見,導師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支持,希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志向。先莉老師表示,在學業歷程中,學生可能會感到迷茫和目標不明確。然而,透過適當的引導,他們實際上能夠逐步思考並朝著實現自己目標的方向前進。 循序漸進。培養自身「耐得住」是先莉老師認為會計系學生所需具備的特質。相對於其他專業,會計系學生普遍表現出內向和謹慎的特質,而較少展現外向的特點。然而,這些
「即使我們懷抱著同理心,要理解不同世代所面臨的困境仍然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因為很難真正體會其中的挑戰。」許世哲老師表示,身為一位導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去理解學生們的所做所為,並盡可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 創造輕鬆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許世哲老師由於兼任國際處活動輔導組組長的緣故,經常鼓勵導生們參與國際處的各項國際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其中有個活動令
以身作則,鼓勵學生秉持堅持不放棄的態度,才能為自己開創出更寬闊的未來。蕭育霖老師自任教以來,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透過學生即時的反饋,進而調整上課的方式與步調,期盼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斷的精進與充實自我。 持續學習的動力 在於激發學生好奇心 持續學習不僅對學生很重要,對老師來說更是如此。學生在報告中會提到新的知識與內容,可以藉此得到不同想法和觀點。育霖老師笑著說:「保持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