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育成中心輔導「鈺光電子」榮獲優選獎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育成中心輔導「鈺光電子」榮獲優選獎

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育成中心輔導「鈺光電子」榮獲優選獎

2011/06/22

文 / 張寶珠    

圖 / 育成中心    


99年度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U-start」競賽結果出爐,中原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輔導的鈺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勇奪「優選獎」!該公司係由本校機械所畢業生陳育寬、陳柏呈所合資創業,並邀請機械系章明教授擔任顧問,為中原師生創業的成功典範。圖片


教育部主辦的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今年邁入第二屆,自99年5月開跑以來,分屬「文化創意產業」、「服務業」和「製造業」三種產業別之85組創業團隊,經過進駐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之創業前期育成輔導及實際運作半年後,計有35組創業團隊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創業競賽,最後由台大畢業生的「瘋戲樂有限公司」及中原畢業生的「鈺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競賽最大獎-優選獎,並獲80萬元創業補助款,另外8組入選獎則獲得40萬元創業補助金;本校育成中心輔導廠商「鈺光電子」能在眾多頂尖大學育成中心所輔導的創業團隊強敵環伺下,仍能順利出線,實屬不易。


圖片為展現創業團隊的創新點子及計畫執行成果,教育部於3月30日下午2時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行「教育部99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現場展示26組團隊的創業成果,分享獲獎團隊之喜悅,並邀請創投業者參與,共同為台灣產業明日之星加持。本校除機械系章明教授、行銷顧問潘寶鳳老師、育成中心王美香主任等人應邀出席外,程萬里校長亦特別前往頒獎會場給予勉勵;程校長感謝章教授、潘老師以及育成中心全體同仁對於創業團隊不遺餘力的協助與指導,對於兩人能夠勇於追求理想而甘於創業維艱的精神讚譽有加,更祝福鈺光電子能夠永續經營。


鈺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係由本校機械所97級畢業生陳育寬及98級畢業生陳柏呈,在99年9月集資一百萬元所創立,目前從業人數為4人,主要經營顯微鏡自動化設備,提供研究單位、生技公司實驗室客製化之服務。


育成中心表示,鈺光電子之成立係為應用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專業技術,結合生醫檢測與奈米科技日趨龐大的市場需求,致力於自動化生物醫學檢測與奈米操控設備的開發與銷售,所研發的產品市占目標預估在五年內將有機會在生醫檢測產業成為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廠商之一。未來亦會將觸角延伸至奈米科技領域,特別是奈米機械操控設備的研發,目前在學校實驗室已開發完成雛型系統,未來則可透過技轉方式將技術轉至公司,同時可完成專利布局的整體規劃。


圖片

70年次的陳育寬表示,他是在自己當了老闆才體會到老闆的心情,為了支付員工薪水,就算挨餓也要忍耐。根據過去在電子業的工作經驗,他觀察到客戶會抱怨全套設備價格貴、卻無法自由選擇需要的功能,於是他們的創業利基在於提供客製化方案,讓顧客享受物美價廉的服務。雖然目前盈餘尚未和成本打平,但產品已持續受到研究單位、生技公司、半導體業者的重視,陳育寬和陳柏呈卯足全力,不想當別人眼中的「草莓族」,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上世界的舞台發光發熱!

   



校友視界

航空迷黃鈺崴的夢想就是成為飛航管制員,大四開始準備民航特考,考了三年才進入複試,透過搜尋航空運輸相關資訊、看國外航空網站,終於成功考取航管員;他提醒考生,航管員的培訓淘汰機制很高,「要做好完全心理準備」。黃鈺崴畢業於中原大學應用外文系(應外系109級),專業科目必須從頭讀起,他大四時首次報考民航特考時落榜,第二次考試居然敗在最有把握的英文會話。他決定第三年改變作法,參加線上英文家教課程,增加對答自
15歲開始訓練,從選手到教練,奧運人徐子茜投入田徑運動至今35年。今(24日)她以大會紀錄保持人身分,從新竹全中運賽場趕回台北,現身全大運全國記者會,為母校中原大學站台,展現「傳承」意義。徐子茜(原名徐佩菁)就讀中原大學國貿系時參加全大運,締造女子400公尺53.78秒大會紀錄(85年5月13日)及400公尺跨欄57.02秒大會紀錄(85年5月15日),至今已近27年。此外,她也在1998年曼谷亞
由中原大學慈暉社畢業校友組成的「中華民國中原慈暉之友會」,今(112)年在理事長簡文哲帶領下,響應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2023不老騎士為愛千里-歐兜邁環台」活動,更支持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此外,3月15日舉辦的一日北海岸機車之旅及迎接不老騎士餐會,希望透過一日機車之旅體驗,讓中原大學畢業校友感受到青春熱血、重回18歲的感動。本次北海岸機車之旅活動的召集人劉俊欣,是中原大學電子工程系87級畢業校友
土耳其強震發生後,大批災民湧入「台灣中心」,這是由台灣人裘振宇發起的非營利組織,裘振宇本身也擔任志工建築師,原本蓋好中心後,收容敘利亞內戰難民,因為主結構採用混凝土,強震後完全沒受損,中心也提供水電,湧入大約300、400名地震災民,目前還可以撐1、2週,急需外援,讓中心可以繼續運作。大批地震災民湧入位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台灣中心,受到地震影響許多地方都斷水斷電,台灣中心還有柴油可以發電,大家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