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個都不能少」中原大學公益校友日 與聯米基金會共同扶助老農與弱勢兒童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一個都不能少」中原大學公益校友日 與聯米基金會共同扶助老農與弱勢兒童

「一個都不能少」中原大學公益校友日 與聯米基金會共同扶助老農與弱勢兒童

2016/08/25

為了將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的公益精神持續延展到校友身上,中原大學今年特別將10月15日的校友日定位為「公益校友日」,號召12萬校友發揮愛心做公益。 8月25日中原大學特別在彰化與聯米文化基金會舉辦農地認養暨弱勢孩童關懷儀式,由中原大學認養30畝田,其收成的感恩米不僅可以讓老農的辛苦耕作更有保障,並將捐贈給偏鄉弱勢孩童。


聯米文化基金會推廣「認養一畝田,快樂做公益」行動,秉持著扶持稻農產業與資助偏鄉弱勢兒童的精神,希望集結眾人之力,一同認養台灣自產好米,並將這份愛心與關懷,送到每位偏鄉弱勢兒童手中。中原大學發起的「一個都不能少」公益校友日活動,就是希望透過與聯米基金會的合作,讓12萬校友的愛心一分都不少的送到偏鄉弱勢孩童的身上,同時也藉此鼓勵振興稻農產業,讓良田永續,也讓中原人的愛心深耕發芽在台灣的土地。


中原大學副校長李英明致詞表示,中原大學在2015年的60周年校慶,校友日當天共聚集近萬人的校友返校,展現中原校友強大的團結力量。2016年的校友日,期盼透過與聯米文化基金會的攜手合作,能為台灣農業文化產業的振興及偏鄉弱勢團體的扶持,貢獻中原人的一份心力,讓校友強大的團結力量,不僅回饋母校中原,更擴及分享到社會上需要幫助的角落。


捐贈儀式當天,聯米文化基金會特別安排參訪契作田區及稻米博物館,感受稻農們的辛勞,並體會每一口米飯得來不易的珍貴。認養捐贈儀式,由中原大學認養聯米基金會共30畝田,由喜樂保育院代表接受捐贈,用於資助偏鄉弱勢兒童的營養午餐,聯米基金會亦頒贈「感恩米」及熱心公益獎狀予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師生過去長期協助桃園拉拉山原住民行銷水蜜桃,近期亦將關懷的力量投入到協助苗栗縣卓蘭鎮雙連社區的農民銷售雙連梨。此次的公益校友日活動,便是希望能加入、集結校友的力量,來關心老農與弱勢孩童,讓校友在畢業後,仍能秉持著中原全人教育的公益精神,用行動來關心社會,讓社會看見中原之光、中原之愛。


校友視界

土耳其強震發生後,大批災民湧入「台灣中心」,這是由台灣人裘振宇發起的非營利組織,裘振宇本身也擔任志工建築師,原本蓋好中心後,收容敘利亞內戰難民,因為主結構採用混凝土,強震後完全沒受損,中心也提供水電,湧入大約300、400名地震災民,目前還可以撐1、2週,急需外援,讓中心可以繼續運作。大批地震災民湧入位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台灣中心,受到地震影響許多地方都斷水斷電,台灣中心還有柴油可以發電,大家圍在
同時兼具畫家和宮廟文化愛好者的身份,陳怡揚期許通過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宮廟文化的特色。他的個性上雖有些許怕麻煩,但面對喜愛的事物時卻絕不馬虎,無論是畫畫,或是任何和神明有關的事,他總是願意付諸全部做到最好。原文刊載:UNBIGGIE小人物陳怡揚,1991年出生,新竹人,現為全職插畫家,同時也是宮廟文化的愛好者。備註: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102年畢業當畫家創作時怡揚第一次畫圖經驗是在上幼稚園前
中原大學落實「全人教育」理念多年,積極鼓勵學子參與社會活動,並透過服務學習,以專業發揮自身影響力造福人群。中原應外106級畢業生余昱慧便深受大學時出訪馬祖外島的服務經驗影響,在步入社會前,便毅然決然往偏鄉教學現場邁進,用專業發揮自身影響力,為教育不平等創造改變的契機!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官網上寫著這麼一句話:「服務是一把鑰匙,它打開服務的大門,走進服務學習的世界,創造更多可能。」對於余昱慧
『回想在中原度過的四年時光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我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收到了二一通知單。」 接受採訪時,黃建翰不諱言地笑著說。宿舍的歡樂時光讓初來乍到的大一新鮮人不自覺放飛自我,沉浸在線上遊戲的刺激感中,好險成績單的提醒稍微有一點懸崖勒馬的作用,讓黃建翰有稍微把心思拉到課業上。 而真正讓他起心動念要好好認真讀書時,是大三看到很多人都在準備研究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