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系友成立躍馬中原基金會 助中原人圓創業夢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工業系友成立躍馬中原基金會 助中原人圓創業夢

工業系友成立躍馬中原基金會 助中原人圓創業夢

2012/04/12

中原大學工業系系友成立「財團法人躍馬中原基金會」,期能協助中原校友成功創業。基金會啟動儀式於101年3月23日上午在本校莊敬樓舉行,在眾多系友及同學們見證下,由基金會姚啟甲董事長、謝炎盛副董事長、周霞麗副董事長,以及程萬里校長等人為基金會揭牌;程校長表示,工業系系友藉由輔導學生與校友創業,以實際行動來愛中原,這樣的創意與愛校的心意,令他十分欽佩,相信也將帶動其他校友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母校及學弟妹。


躍馬中原基金會由本校工業系系友捐助設立,十位發起人分別是:姚啟甲(58級)、謝炎盛(61級)、周霞麗(68級)、陳文傳(68級)、杜隆欽(68級)、劉守雄(62級)、王景立(69級)、曾禹旖(71級)、林玉麟(69級)、杜善平(69級),每人各認捐一百萬元;於今年2月獲得青輔會核准設立。


 


基金會以敦睦系友兼互助之精神,推廣工業系系友及中原大學校友創業理念、事業經營輔助、增加創業知識與創業技能,並以達到促進台灣經濟發展、回饋中原大學為宗旨。期望透過基金會的平台,使產業界與青年學子能更緊密結合,並整合民間及政府創業資源,提供完整資訊,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藉由創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和經濟能量,提升中原大學及工業系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姚啟甲董事長在開幕茶會上表示,在他那個年代創業是很辛苦的事情,他也深刻體會到創業是很嚴肅的挑戰,成功與否關係到人的一生;他常在思考該如何幫助年輕人,相信透過基金會的成立,將可幫助更多有意創業的學弟妹,實現人生的夢想。


程萬里校長應邀到場致詞,並讚揚躍馬中原基金會的成立,不僅是校友為了回饋母校而集資成立的基金會,更是校友以一個嶄新的方式來幫助學弟妹、幫助學校,真正落實「全人教育」,以及本校一直以來推動的「三創教育」,希望能啟發中原人的「創意」,產生「創新」的動力,最終能夠「創業」成功。


 

周霞麗副董事長向在場人士簡報基金會成立的緣由,最初構想來自於王景立校友,2010年9月他在上海召開的工業系華東系友會會議上,提議成立「IE百人會」─聚百人、捐百萬、成就億元事,經過幾次系友會理監事會議討論,一度被推翻認定無法成功,但最後終於找到十位發起人,每人同意各認捐一百萬元,雖然距離百人仍有一大段距離,但仍是好的開始,躍馬中原基金會因此成立。


在基金會規劃、成立過程中,周副董事長特別感謝工業系退休老師陳維南(68級)、工業系系友會秘書長許煌昌(85級)、前後三位系主任饒忻、張國華、蘇玲慧,以及程萬里校長、電資學院洪穎怡院長、校友中心陳筱琪主任等人之支持與協助。工業系系友會副理事長張美瑗(73級)則代表杜隆欽理事長出席開幕茶會,並表示系友會將與基金會合作,共同服務更多系友與學弟妹。


 


躍馬中原基金會未來工作目標包括:針對青年學子開設創業課程,使其對創業有正確的認知;舉辦青年創業競賽活動,發掘優秀人才並給予獎助;透過畢業學長姐的創業分享與輔導,提高青年學子創業的成功機率;舉辦各項系友聯繫服務與活動,凝聚系友間之向心力,以達成回饋母系、提攜後進、穩定捐款等效益。


校友視界

航空迷黃鈺崴的夢想就是成為飛航管制員,大四開始準備民航特考,考了三年才進入複試,透過搜尋航空運輸相關資訊、看國外航空網站,終於成功考取航管員;他提醒考生,航管員的培訓淘汰機制很高,「要做好完全心理準備」。黃鈺崴畢業於中原大學應用外文系(應外系109級),專業科目必須從頭讀起,他大四時首次報考民航特考時落榜,第二次考試居然敗在最有把握的英文會話。他決定第三年改變作法,參加線上英文家教課程,增加對答自
15歲開始訓練,從選手到教練,奧運人徐子茜投入田徑運動至今35年。今(24日)她以大會紀錄保持人身分,從新竹全中運賽場趕回台北,現身全大運全國記者會,為母校中原大學站台,展現「傳承」意義。徐子茜(原名徐佩菁)就讀中原大學國貿系時參加全大運,締造女子400公尺53.78秒大會紀錄(85年5月13日)及400公尺跨欄57.02秒大會紀錄(85年5月15日),至今已近27年。此外,她也在1998年曼谷亞
由中原大學慈暉社畢業校友組成的「中華民國中原慈暉之友會」,今(112)年在理事長簡文哲帶領下,響應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2023不老騎士為愛千里-歐兜邁環台」活動,更支持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此外,3月15日舉辦的一日北海岸機車之旅及迎接不老騎士餐會,希望透過一日機車之旅體驗,讓中原大學畢業校友感受到青春熱血、重回18歲的感動。本次北海岸機車之旅活動的召集人劉俊欣,是中原大學電子工程系87級畢業校友
土耳其強震發生後,大批災民湧入「台灣中心」,這是由台灣人裘振宇發起的非營利組織,裘振宇本身也擔任志工建築師,原本蓋好中心後,收容敘利亞內戰難民,因為主結構採用混凝土,強震後完全沒受損,中心也提供水電,湧入大約300、400名地震災民,目前還可以撐1、2週,急需外援,讓中心可以繼續運作。大批地震災民湧入位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台灣中心,受到地震影響許多地方都斷水斷電,台灣中心還有柴油可以發電,大家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