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國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 中原大學三連霸 全國最大贏家!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全國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 中原大學三連霸 全國最大贏家!

全國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 中原大學三連霸 全國最大贏家!

2020/11/11

為鼓勵學校培育產業所需人才,經濟部與教育部舉辦「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在全國18,000餘名學生、3,000多支參賽隊伍中,中原大學資管系及電機系學生脫穎而出,囊括1金、4銀、1銅、2佳作等共8個獎項,是今年最大贏家!其中,資管系金志聿老師更連續三年指導學生勇奪冠軍!金志聿表示,他用最接地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最務實的即戰力,讓中原學生學以致用,成為企業最愛人才!

 

甫落幕之第25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大專專題競賽,歷年來均由各校資訊相關科系推薦學生組隊參賽,競爭激烈可想而知。今年依往例由企業及政府機關設組出題,題目多元而務實,範圍含括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服務、AR/VR等科技相關應用。

 

中原大學表示,由金志聿老師指導、拿下「產學合作組」第一名的學生以「即時行樂Song la-音樂創作智慧小幫手」為主題,讓創作音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透過人工智慧與音樂大數據技術,使音樂創作更簡單。組長邱郁涵同學說,最令她開心的是報告完評審還回頭問她:「妳是學音樂的嗎?講的很棒!」代表他們用心寫的程式已具水準,用AI做音樂也不是夢想,希望能幫助更多人跨入音樂創作的世界。


中原資管金志聿老師(圖右)連續三年指導學生勇奪全國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第一名!(「即時行樂Song la-音樂創作智慧小幫手」專題組奪冠!!).JPG

 

另一組以網拍賣家為服務對象的「ShopQuick蝦款-網拍智慧訂價小幫手」,除了在這次比賽獲得第二名,日前跨域參加「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在全國資工、電機、電子系眾多佼佼者中,也拿下第一名的佳績!這組學生運用大數據與演算法技術,計算出網拍賣家最合適的定價與商品組合,成為最佳網拍商品輿情系統。同樣是金志聿老師指導的「WhosFan來者識客」專題組,則利用網路社群關聯資料庫,透過IOT物聯網與人臉辨識技術,針對來店客進行精準行銷,協助店家整合客戶線上社群足跡,進而帶動線下實體通路銷售。


中原資管「蝦款-網拍智慧訂價小幫手」運用大數據與演算法技術,助賣家一臂之力。.JPG   中原資管「來者識客」專題學生協助店家整合客戶線上社群足跡,帶動線下實體通路銷售。.JPG

 

資管系李國誠老師指導學生在「資訊應用組」獲得第二名,專題主題為:「靈魂培養皿」,是一個含有多元感測器的裝置,就像是賦予它們一個人類的靈魂,使物體「擬人化」。胡嘉軒同學進一步說明,「靈魂培養皿」意旨能使萬物擬人化,並與人類交流互動,可開發運用於手機APP。佳作「大風吹-網路風向觀測站」則利用動態文字雲,讓使用者能看見風向轉變的過程,輕鬆快速爬文。


中原資管李國誠老師(圖右)指導學生以「靈魂培養皿」主題,在「資訊應用組」獲得佳績。.jpg   李國誠老師指導學生以「大風吹-網路風向觀測站」專題獲得佳作。.jpg

 

此外,電機系廖裕評老師指導學生設計「智慧語音保全機器人」榮獲「AIoT創新應用組」第三名,學生關懷獨居老人,將監視器與雲端及影像辨識結合,偵測到人類以及火源時會即時發出通知,「希望能利用已學習到的科技,將冰冷的機器轉換為對獨居老人的關心」電機系學生表示,智慧語音保全機器人可成為獨居老人的朋友,讓他們也感受到關心,享有安心與安全的生活環境。


中原電機廖裕評老師(圖中)指導學生以「智慧語音保全機器人」參賽贏得佳績。.jpg

 

連續三年指導學生拿下全國第一名的金志聿老師強調:「科技,始終應該來自於人性!」全國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等同於畢業專題競賽,是對學生四年學習的總體檢,同學們透過參賽發揮在校所學,發掘社會上、生活上的問題,並且運用資訊能力及專業素養提出解決方案,及早歷練,才能為將來進入產業界預作準備!


中原資管系金志聿老師(前排左四)連續三年指導學生勇奪全國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第一名。.jpg

師生的光

擁有日本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優秀學歷的洪兆承老師,在財經法律系擔任導師以來,相信日本職場溝通的三心法:報告、聯絡、相談也適用在班級經營上。所以擔任導師一開始就成立班級群組,即時應對並解決學生課業與生活問題,讓學生隨時有商討的對象。「班級經營的風格重視陪伴、互動密切掌握學生的狀況。」每學期洪老師除了固定的導師時間之外,舉辦小組聚餐談生活近況、關懷學習並提供升學與就業方向,明確掌握學生現況但不干涉生活,獲
陳世綸老師曾在106學年度及107學年度分別獲頒「校優良導師獎」與「教學特優獎」,今年再度榮獲校優良導師的肯定,陳老師語氣淡然的說:「得獎是個肯定,即使沒有得獎,老師對導生的關心與輔導依舊投入與用心。」擁有11年導師資歷的陳世綸坦言,曾經面對學生突發、緊急事故、情傷等問題,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即時尋求支援。經過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慢慢地就會找到完善的處理方法。 從個人至全班、從被動解決至主動
少子化的家庭與校園,普遍施行「愛的教育」,對Z世代的年青人呵護備至。但這層呵護,常像一個透明玻璃罩,讓學生覺得自己在校內的世界與外界職場環境無異。但實際上,在專業知識、能力、EQ與韌性上,卻與職場期待相去甚遠。笑稱自己為傻瓜老師的倪晶瑋,認為導師就是協助學生們釐清現實與玻璃罩間的差異,給予關懷與帶領,讓學生們看見自己的長處,發揮潛能與養成韌性,成功走出校園,在職場上游刃有餘,馳騁遨遊。儘管已教書二
經歷了19年的帶班時光,生科系金亭佑老師對待導生們的態度,始終以家人的方式自在相處,溫暖親切的特質,也讓她成為學生口中最值得信賴的「金媽」。 適時調整相處之道  關懷學生各方需求 面對不同世代的學生轉變,金老師自有一套應對方式,慢慢建立彼此的信任感。「過去的學生比較主動,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他的學習狀況,而學生也樂於袒露自己『卡關』的地方,給個小提示就能幫助他們主動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