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終生致力推動「通識教育」 張光正校長獲頒通識教育學會第一屆「會士」榮銜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終生致力推動「通識教育」 張光正校長獲頒通識教育學會第一屆「會士」榮銜

終生致力推動「通識教育」 張光正校長獲頒通識教育學會第一屆「會士」榮銜

2021/01/18

中原大學在張光正校長帶領下,長年致力推動「全人教育」,且依循基督愛世創校理念,以「信、望、愛」精神辦學,發展出獨樹一格「天、人、物、我」之通識教育課程,已然成為高等教育學習的標竿與典範。因此,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特別頒授第一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會士」榮銜予張光正校長,對其推動通識教育之貢獻表達最高敬意與謝意!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今(18)日假國立臺灣大學舉辦「全國椰林講堂暨通識教育學會年會」,會中頒發首屆「會士」榮銜,中原大學張光正校長等六人因推動通識教育貢獻卓著獲此殊榮,由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莊榮輝頒獎表揚。


中原大學張光正校長(左一)等人榮獲第一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會士」榮銜.JPG

 

張光正校長在領獎致詞時表示:「非常感謝莊理事長及通識教育學會給我個人非常大的榮譽。過去有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從第一次擔任中原校長加上另外兩所大學(實踐大學、明新科大)擔任校長,我是真正相信『全人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理念,非常認真、非常努力,想要在我所帶領的學校實現出來!」


中原大學張光正校長獲頒第一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會士」殊榮,分享得獎感言。.JPG

 

張校長進一步指出,中原大學從65年前創校時,就以耶穌基督救世、犧牲、博愛、奉獻的精神立校,65年來完全沒有改變!而通識教育的理想與基督教的文化、理念是非常契合的;在中原大學「教育理念」裡面提到:「發揮個人潛力就是成功」,這最合乎通識教育的精神,因為上帝創造每個人有不同的潛力,大學不能只重視學術,教學生「做人」也很重要。多年來,中原大學從教育理念、課程規劃、活動安排、校園環境等各方面全面推動通識教育,是真正的認同與落實「全人教育」和「通識教育」,如今才能夠獲此榮譽。張校長特別感謝上帝,以及各界的信任與支持!


張光正校長期望藉由通識教育的潛移默化及藝文活動之推廣,讓中原學生成為知識與品格兼具的「全人」。.JPG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特別肯定及推崇,張光正校長主張「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及「發揮個人潛力就是成功」的理念,帶領中原大學落實全人教育「四平衡」的執行準則包括:專門與通識的平衡、學識與人格的平衡、個人與群體的平衡、以及身心靈健康與平衡,讓中原大學發展獨樹一格「天、人、物、我」之通識教育課程。


鐘塔大草坪戶外音樂會,張光正校長和師生一起欣賞精采演出。.jpg

 

中原大學的通識教育已然成為海內外高等教育學習的標竿,諸多創舉包括:首創將通識教育課程延伸到碩、博士班成為必修學分;首創建置專業倫理教學發展中心,並將七個學院的「專業倫理」課程規劃成院級通識教育課程;校級通識課程分為「天、人、物、我」四大學類,通識必修34學分,為全國各大學之冠!此外,中原大學為培養學生藝文涵養,每週舉辦兩場免費音樂會,邀請國家級音樂家蒞校表演,讓師生與社區民眾都能在美好的音樂中提升人文素養。


風雅頌藝文廳每週舉辦兩場音樂會,免費讓師生與社區民眾自由參與。.jpg

 

張光正校長最期望能藉由通識教育的潛移默化,讓中原學生成為知識與品格兼具的「全人」。而從許多佳績均可證明張校長已成功帶領中原將全人教育的「核心價值」轉換成「核心競爭力」,因此獲得學生、家長與社會各界的肯定,不僅連續三年勇奪「企業最愛大學」私校第一名,109學年度公私立一般大學大學部新生註冊率更獲得100%的好成績,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公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張校長相信,中原人的好表現絕不是只靠專業能力,中原學生在通識課程與活動中養成的品格與態度,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中原通識課程與活動豐富有趣,學生樂在其中。(圖為「一起來玩音樂劇」課程排演情形)。.jpg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於2018年頒發第一屆「通識教育榮譽獎章」,當時張光正校長眾望所歸獲頒第一屆「終身成就榮譽獎」,同年中原大學亦榮獲第一屆「典範通識學校獎」。如今,張校長再度獲頒第一屆「會士」殊榮,對其推動通識教育之貢獻是最尊榮的肯定!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表示,張光正校長曾任該會第八屆理事長,盡心盡力提升會務推動,並擔任第二、五至七屆監事及第七屆常務監事、第八至十屆理事等重要職務,領導推動國內通識教育,不遺餘力,對通識教育學會及國內通識教育付出許多心力與努力,尤其帶領中原大學推動通識教育的豐碩成果更是有目共睹,獲頒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第一屆「會士」榮銜,實至名歸!


中原大學除定期舉辦小型音樂會,在重要節慶也會邀請藝術家到校演出,校園處處洋溢藝術氣息。.JPG

師生的光

吳宜鴻老師表示,在他近20年的導師生涯中,瞭解學生的想法是非常寶貴的經歷。這種理解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實現,例如透過第一人稱觀察導生身上的特質,或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傾聽同學們關於彼此的點點滴滴。這些方法可以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思維模式,成功理解學生並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 「順其自然」的人生哲學 「平日不主動打擾,只在對方有需求時全力協助,這種相處方式已經在我們之間默契地形成。」吳宜鴻老
透過提供學生適時的輔導建議和評估意見,導師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支持,希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志向。先莉老師表示,在學業歷程中,學生可能會感到迷茫和目標不明確。然而,透過適當的引導,他們實際上能夠逐步思考並朝著實現自己目標的方向前進。 循序漸進。培養自身「耐得住」是先莉老師認為會計系學生所需具備的特質。相對於其他專業,會計系學生普遍表現出內向和謹慎的特質,而較少展現外向的特點。然而,這些
「即使我們懷抱著同理心,要理解不同世代所面臨的困境仍然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因為很難真正體會其中的挑戰。」許世哲老師表示,身為一位導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去理解學生們的所做所為,並盡可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 創造輕鬆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許世哲老師由於兼任國際處活動輔導組組長的緣故,經常鼓勵導生們參與國際處的各項國際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其中有個活動令
以身作則,鼓勵學生秉持堅持不放棄的態度,才能為自己開創出更寬闊的未來。蕭育霖老師自任教以來,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透過學生即時的反饋,進而調整上課的方式與步調,期盼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斷的精進與充實自我。 持續學習的動力 在於激發學生好奇心 持續學習不僅對學生很重要,對老師來說更是如此。學生在報告中會提到新的知識與內容,可以藉此得到不同想法和觀點。育霖老師笑著說:「保持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