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人教育辦學備受認同!中原大學工業系獲百萬美金捐款支持 |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新聞報導

:::
全人教育辦學備受認同!中原大學工業系獲百萬美金捐款支持

全人教育辦學備受認同!中原大學工業系獲百萬美金捐款支持

2023/04/20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以下簡稱工業系)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工業工程學系之一,數十年來為台灣產業界培育優秀人才。即將迎來60周年的工業系,今(112)年獲得一筆200萬元美金的巨額捐款,捐款人承諾分10年捐出美金200萬元,並指定捐款用途為支持中原工業系持續發展,顯見中原大學長期以全人教育踏實辦學的精神,獲得社會大眾認同及肯定!

 

接受捐款委託的中原大學退休榮譽教授王晃三表示,捐款人是定居美國的善心隱名基督徒夫妻,他們長期關注臺灣社會趨勢,尤其是工業工程教育相關發展,由於看見中原辦學的努力及用心,因此願意將這筆捐款託付給中原大學,並期待工業系借助這筆捐款加速發展,為全球永續環境經營議題貢獻心力。王晃三說:「中原大學數十年來推行全人教育,重視學生身心靈均衡發展,有助強化篤信力行的敬業精神,這些努力值得肯定。」

 

圖3、中原工業系規劃系列課程讓學生至產業參觀實習。碩陽電機董事長林明昌亦為工業系系友(工業系76級).jpg    圖2、中原工業系辦理實習報告競賽,學生分享暑期公司實習成果及心得.jpg


中原大學以理工起家,創校迄今培育無數人才為國家社會所用,中原工業系更有眾多系友在台灣各產業扮演系統連結的重要角色,在即將邁入60週年之際,這筆鉅額捐款展現出「老幹出新枝」的正能量。科建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陳漢棟(工業系69級)表示,工業工程是具有系統整合功能的學門,能夠精進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技術發展,更在全球永續環境經營扮演重要作用。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周霞麗(工業系68級)也認為,這筆捐款將可以用於推動開設ESG相關課程與活動,強化中原工業系在ESG的教學與研究能量,打造企業搶手人才,搶先在這股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

 

中原工業系系主任周永燦表示,這筆捐款將規劃用在獎學金、教學研究等發展方向,並優先用以招收富有潛力和認真學習的學生。由於中原工業系是全國唯一設於電機資訊學院下的工業系,適合活用人工智慧實現介面連結和系統整合的功能,因此這筆捐款也會用在添購AI人工智慧相關的基礎研究與教學設備,讓學生及早掌握進軍AI等跨領域學門、掌握與未來發展趨勢無縫接軌的機會。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現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碩專班)及國際研究所學程,大學部分別設立「工程組」及「管理組」,旨在培養具「問題解決、系統整合能力、創新能力」之人才,並透過辦理各項專題競賽、產業實習、國際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利用工程科學的能力,協助企業建立管理機制,建構整體的工程與管理概念,以進入工業4.0時代,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及永續發展。


圖4、中原工業系師生至祥儀機器人工廠參訪.jpg

焦點新聞

你對桃園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國際機場、眷村老街,還是多元文化、異國美食?為了讓來自不同縣市的學子認識這塊土地,中原大學開設通識教育「桃園學」迄今邁入第六年,已有數百位學生修習這門「最好玩的大學通識課」,從不同角度重新瞭解桃園之美,進而對城市產生更深的連結。桃園學課程除了基礎知識的養成,也帶學生參訪平鎮龍德米庄、老街溪、恆器製酒、龍潭快樂農場、桃園老屋聚落等場域,更結合桃園航空城、霄裡兩圳文化等USR
由商業設計系及企業管理系開設的「中原大學廣告行銷服務」課程,以跨領域專業合作模式,協助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解決問題,以專業創意實踐社會影響力。今年學生以生態場域闖關活動、親子互動式繪本、二手永續市集及建置合作社網站來落實服務學習與大學社會責任,要向社會大眾傳達「From ZERO TO HERO」的跨領域實踐精神。 中原大學今(24)日上午在臺北NGO會館舉辦「From ZERO TO
今年11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由中原大學承辦,賽會在10日劃下句點,體育署主任秘書呂宏進閉幕時指出,感謝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率領師生團隊,成功整合各界資源,「全聚中原」讓所有參賽選手留下輝煌紀錄。呂宏進也感謝桃園市政府提供各項服務,傾力協助選手必要的措施。20種競賽超過萬名選手參賽,恭賀所有突破自我的選手,都值得大家掌聲喝采,許多國手也在全大運,為今年成都世大運和杭州亞運,做了很好的暖身。中原大學體
2023年新一代設計展「金點新秀設計獎」日前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頒獎典禮,共有來自全台55校、121系超過5千件作品參賽。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學生賴易平、王楨的作品「打開遺忘之丘」(指導老師:田榮瑜)以獨特眼光探討觀音山蓄水池古蹟結合寶藏岩藝文聚落再利用的方式,獲頒金點新秀空間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獎」並得到獎金10萬元!      由經濟部與教育部共同指導、經